Search

|#雜談──被認為「新」的婚禮|
 
  1910年代,臺灣服裝進入到一個過渡期...

  • Share this:

|#雜談──被認為「新」的婚禮|
 
  1910年代,臺灣服裝進入到一個過渡期,一些漢式的台灣衫仍然在民眾的生活中,但西方的文化與服裝也隨著日本統治而來到台灣。
 
  當然,這樣臺式與西式的混搭,也反映在了當時的婚禮上。
 
  傳統的台灣婚禮,大多是男性身穿長袍馬褂,女性著鳳冠霞披或是紅粉色的大襟衫嫁衣,而進入到1910年代左右,中產階級以上的男性,開始接受了 #西裝 的穿著,許多婚禮照片上,便出現了西裝與漢式嫁衣搭配的樣貌。
 
  除此之外,過去被認為是喪禮才會使用的白色,也逐漸隨著西洋文化的引入,慢慢有了「聖潔」的象徵。因此不少日治台灣的結婚照,便可以看見男生穿著西裝,女生穿著傳統的漢式禮服,混搭著 #白色頭紗 的照片。
 
  但即使如此,全套的西式白紗,仍被當時的台灣民眾牴觸,直到1930年代,才更被大眾所接受。
 
  「#白色婚紗」,對於當年的台灣人而言,是一個不可思議的、甚至是禁忌的存在。一如今天是 #台灣同性婚姻通過的一周年,對於某些人而言,相同性別可以結婚,也是一個無法想像的新概念。
 
  但是婚禮上兩個人的結合,真的有所謂「新」與「舊」之分嗎?
 
  1912(明治45)年的《臺灣日日新報》,曾有過這麼一篇〈#變成男人〉的報導:
 
  『台南廳安平街有位28歲的生理女性蕭氏錦,除了擅於勞力的工作,氣質也較為陽剛。在習慣早婚的臺灣社會中,像她這樣年屆30未婚的人並不多見。而在她兄長協助詢問下,將也同住安平的女性歐氏葉迎娶進門,婚後蕭氏錦也改穿男裝,兩人感情十分融洽形影不離。』──〈變成男子一婦人妻を娶りて男装を爲す遂に其妻と駈落す〉臺灣日日新報》1912年5月10日,第7版。
 
(資料來自故事:寫給所有人的歷史)
 
  這是一百多年前台灣的同性婚姻,如今的蕭氏錦,可以不需要「變成男人」,才能與歐氏葉結婚;歐氏葉也不用憑著蕭家兄長,才能與妻子一拜天地。
 
  也許這一路走來,面對了許多惡意;也許,世代之間的對話,仍需要很多的磨合,就像在視白色為禁忌的時代裡,那些想要披上西式婚紗的新娘們一樣。
 
  但不管是傳統嫁衣或是西式婚紗,人們披上它的原因,歸根究柢,都是為了愛。「愛」這件事,沒有新與舊之分,一百年前是如此,一百年後仍然會是如此。
 
  雨後終究會出現彩虹的。
 
祝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
祝天下伴侶百年好合

#國際不再恐同日
 
繪師:噗浪小編
參考資料:國立歷史博物館〈臺灣女人/文明結婚─日治時期的西式婚禮〉(https://reurl.cc/GVNoLd);流轉年華-台灣女性百年特展〈從圖像資料看婚禮服飾的演變〉(https://reurl.cc/O1mpLA);故事:寫給所有人的歷史〈社會生存的本質就不適合我們〉(https://reurl.cc/R4kjEz)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屬於臺灣的服裝誌,介紹荷西、明鄭、清領與日本時代的各種服飾。 台灣傳統服飾 台灣古代穿什麼 台灣歷史服飾
View all posts